據(jù)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1月18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新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會刊》上表示,他們“誘導”聚合物自我編織成了束狀的納米繩子,該納米繩基本達到了生物材料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功能,且非常堅固,足以應付受熱和干燥等惡劣環(huán)境,這是科學家在研制具備天然材料復雜性和功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道路上所取得的新進展。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在研究中使用了受生物啟發(fā)合成的聚合物擬肽(peptoid)鏈。擬肽的結構類似于自然界中的肽,自然界使用肽形成蛋白質(zhì)。不過在這個新實驗中,科學家沒有使用擬肽組建蛋白質(zhì),而是使用擬肽組建行為與蛋白質(zhì)類似的合成結構。
科學家首先合成出這種擬肽片,并對其進行處理,接著將其添加到一種能促進其自我組裝的溶液中。這些擬肽首先自我組裝成薄片,然后成片堆,接著再卷成雙螺旋狀,就如一根直徑僅為60納米的繩子。
該研究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納米研究中心生物納米結構研究所所長羅恩·祖克曼表示:“膠原蛋白等生物材料擁有這種逐層自我組裝的特征,但要人工合成這種層級結構非常困難,現(xiàn)在我們做到了。”
另外,科學家也能控制這種繩狀結構的單個原子,這意味著科學家可以將其當作模板,制造出擁有特定長度和序列的雙螺旋,這種“可調(diào)諧性”為研制出精準度更高(能更**地附著在特定分子上)的合成結構奠定了基礎。
祖克曼說:“自然界使用**的長度和序列制造出功能強大的結構,因此,一個抗體能將一種蛋白與其他蛋白區(qū)別開來,我們試圖模擬這一點?!?/p>
參與該研究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漢娜·姆勒恩說:“接下來,科學家希望利用能**控制這一結構序列的事實,弄懂非常小的化學變化是如何改變雙螺旋結構的?!?/p>
科學家表示,盡管該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但其應用領域非常廣泛。這種納米繩或可被用作支架,引導構建出納米電線和其他結構;或可被用來研發(fā)遞送**的“小汽車”(在分子層面對付**)以及分子傳感器和類似篩網(wǎng)的設備,將分子和分子隔離開來。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1002002624號